close

這次去了銅門龍澗 與 海洋公園後面的嶺頂道路
主要都是風景之旅
所以要說去了哪邊遊玩
還真的很不容易描述!第一天的天氣晴朗
於是決定先去位在山區的龍澗

銅門是位在花蓮市西南方的一個山地村落
在木瓜溪岸邊
沿著木瓜溪開有一條公路
是一條很有歷史的省道
編號台14線
原本預計要由南投廬山開闢至花蓮的這一條路
或許因為地質還是經費等種種因素
路一直沒有開成
只在地圖上留下代表預定路線的虛線
讓大家知道這一個曾經有過的宏偉開路計畫
而這條預定路線是根據"能高越嶺古道"所繪製
目前在花蓮這一邊
有道路通車到中央山脈主稜脊之下
道路主要由台電維護
為什麼是台電呢?
因為這條道路被台電用來作為維修保養連接島上東部西部之間的高壓電線
就是所謂的保線路
因此沿途可以看見許多高壓電塔
在如此深山峻嶺建立一座又一座的電力長城著實不易
況且這條輸電線路在當年(1950年代)扮演著把東部水力發電有餘的電力輸送到西部的角色
可想而知它的重要性

木瓜溪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
陸陸續續被開發成為水力發電廠
在精心巧妙的施工設計下
可以把水力完全用於發電
完全不會浪費掉一丁點的位能
在人定勝天的年代裡
無疑是一個工程上的偉大創造
但是若摻以一點生態的眼光來看
大部分的水都被攔起來拿去發電了
對河川裡原有的生命一定造成很大的衝擊.....

因此路上除了一座座的高壓電塔
就是一座座的水力發電廠
此外還留下了一些當年開路的舊跡
像是"貫通龍澗"的大石碑
以及在龍澗電廠前的開路紀念碑
途經的地質大概很不穩定
所以路上很多明隧道或隧道
多到被旅遊書當作是一種風景(就像中橫九曲洞這樣)
也算是一個特色吧
據說 在大雨過後
在山邊會出現很多瀑布
就像南橫公路一樣

龍澗之後的路就變得更狹窄了
除了彎曲之外 更多了崎嶇
到後來路上有積水 也有爛泥
路況還挺糟糕的
我們碰到三輛機車組成的一群人
在山徑上遭遇到好幾次
就算素不認識也都產生了一種同舟共濟的感覺
有些困難路段還是靠他們的提示 我們才有辦法通過的呢!

經過磐石保線所後
山路彎進一個大山谷裡
即使可以在對面山上望見之後的山徑
但那是九公里之後的事情了.....
在此之前山徑向溪流的上游蜿蜒
地處山陰面使的路況變的很糟
這個時候就可以體會到一輛車子的脆弱了
只要路上稍有一點點狀況無法通過
那就沒辦法了
像是積水 爛泥 落石 倒木 或甚至坍方

終於來到車子無法再前進的路段了
那是一個土石崩塌的路段
路基也一起不見了大半
勉強有條小徑能容人通過
於是我們停下車一一走過
為的是要去看那座長度超過一公里的天長隧道

天長隧道是為了避過天長斷崖所開的隧道
關於這個隧道有各種各式的道聽途說.....
在某節目上聽說隧道裡有及膝的積水(這大概是1月底的事情)
聽走過的人說隧道呈L型
去的時候是朝向黑暗 走起來毛毛的
回程在小段黑暗後就是迎向光明的出口(當然必須是在白天)
想不到一樣的隧道 可以給人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隧道口就是一條山澗流過
水勢還不小
隧道本身很狹窄 應該是僅容一車通過
就像在山壁上鑿一個小洞的感覺
眾人沒手電筒也沒車
所以在看到隧道後就當作是終點折返囉

下山時在磐石保線所略微休息
因為此時已經有點呈現精神不繼的情形了
磐石保線所大抵還保持著當年的樣子
是一個有著漆成黑色檜木造的低矮平房
不過卻沒遇見人 大門深鎖
心想在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的夜裡
應該是非常非常的靜謐吧!

這條路真的是很荒僻
沿途沒有任何商店 也幾乎沒有人居住
就連遊客也很稀少
最可能會遇到的應該事台電的施工人員
不過也很不容易
應該是一個適合沈澱心靈的地方

當晚 雲層漸漸厚了起來
月亮雖然有露臉
卻可以明顯看到有月暈
俗語有言:礎潤而雨,月暈而風
隔天的風勢還真的不小
把我們去海邊的計畫弄的很狼狽

海邊的風大
海邊山上迎風面的風更大
偏偏遠來飯店就在海邊的山頂上
站在飯店前
除了良好的視野之外 就只剩下風
夏天的時候大概就是良好的視野+酷熱吧(在山頂沒有任何遮蔽)
位置更高的好望角民宿更是如此
只見一間小屋矗立在一個小山頭 甚是孤絕獨立

不過視野真的很棒
北從太魯閣 花蓮市區 木瓜溪 花蓮溪 一直到南邊的東華大學
在眼前一字排開
這就是此行目的吧
只為看一眼這樣的景致
值得我大老遠跑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dl 的頭像
    ddl

    思緒集散地

    dd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